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资讯>详情页

以东辽河的名义

发布时间:Feb 22, 2023 | 作者:


东辽文化信息

43

东辽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21115

按语东辽县文广旅局副局长刘永会主编的《东辽河民俗文化》,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著名演员闫学晶为本书撰写序言,全文如下:

 

以东辽河的名义

 

 

 

“择水而居”是人类先民大智慧的集成。

纵观世界各地,大凡有人类居住的城市,都有一条或多条河流伴其左右。从而,因河流衍生的文化与文明形式便生生不息的传承下来,成为人们工作、生活、道德、思想、信仰、婚嫁、庆生、祭祀以及林林总总欲望的行为准则与度量标尺。

东辽河作为润泽数十万东辽人民的母亲河,其文化的厚重、文明的深邃与民俗形态的丰富多姿,影响并指导着历代东辽民众的生存行为,并且,这种影响即便在今天仍笃定而固执的绵延开去。为在历史的浩瀚海洋中撷取点点滴滴的民俗文化符号,充盈现代人的思想之库,借以引导、警醒、暗喻、修正我们的发展方向与前进道路,东辽县文广旅局的同志们以东辽河的名义精心编写了《东辽河民俗文化》一书,她既彰显出东辽人民对地域民俗文化的崇敬与尊重,也体现出东辽县域世事变迁、见可而进的进步情怀。

纵览《东辽河民俗文化》样稿,虽然她所辑录的仅仅是东辽河民俗文化的冰山一角,但我们仍能从中窥视到民淳俗厚、抱素怀朴的民俗内涵。有的民俗形态,仿佛就伴随在我们生活的左右,而有的民俗形态虽然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但她却似乎有一股无形的丝线,紧紧拉扯着我们那种叫做“乡愁”的神经,让人情不自禁的向历史回眸、向今天聚焦。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东辽人,东辽的乡风民俗就深深地珍藏在我内心最最柔软的地方,在对东辽县文广旅局同志们站在历史的高度编辑出版《东辽河民俗文化》一书表示赞誉与倾佩的同时,更是对东辽河民俗文化的本身所焕发的历史之光与时代之芒,产生极大的景仰。

因东辽河发源地而得名的东辽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接壤处,有着数千年之久的文明刻痕,满、汉、回、朝、锡伯等多民族人民在此留下了狩猎、农耕、渔猎等生产、生活的鲜明印记,一件件、一处处国、省、市级历史遗存就是有力的佐证。这里是满族先民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盛京围场文化、关内移民文化的起源地和集结地,虽然设治建城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民俗文化年代久远、形态迥异、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同时还体现出包容、交融,共生共荣的基本特质。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是一种有色彩、有情感的无形资产,无论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种族,其文化与文明的传承赓续、创新发展都离不开民俗文化符号。

挑灯夜读《东辽河民俗文化》样稿,品读《东辽河非遗》一章,或质朴、或拙美、或传神、或精细的品牌项目生动地跃于眼帘,东辽二人转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的优美旋律倏然在耳畔作响,油生对东辽先民博大智慧的啧啧赞叹;品读《东辽河农耕文化》一章,类似花轱辘车、弯钩犁的描诉,把我的思绪牵引到黄口小儿、踢天弄井的孩提时代;品读《东辽河乡土文化》一章,那些泥草房、坯瓦房、南北炕的陈诉,让我惊叹社会发展之快和民生进步之速;品读《东辽河故事传说》,我的耳畔好像有风打弓弦的鸣响和战马嘶鸣的声音隐隐传来,那些展示生活智慧、暗喻真诚至善的民间故事,揭示了人生的哲理、人性的美好,极具开化和导引之功效;品读《东辽河历史文化》一章,东辽县丰富的历史遗存让人瞬间走过了数千年的漫漫长路,各民族历代先民的生产、生活的图画鲜活生动的铺展开来;而品读《东辽河旅游文化》一章,抑或是春意萌动、抑或是草长莺飞、抑或是秋月如珪、抑或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东辽四季美景跃然脑海,更加坚定了我作为东辽的一份子,作为渭津小剧团走出来的一名演员,在家乡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下,通过自身的优势宣传东辽旅游品牌的开发、利用,达到强县富民的不竭祈愿而虽苦有乐。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风俗是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读罢《东辽河民俗文化》样稿,仿佛豪饮了一杯东辽民俗美酒。虽然她的视角不是很宽,含量也并非很丰富,但她已然让我找到了抑或是熟悉、抑或是陌生、抑或是似曾相识、抑或是梦牵魂绕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景、那些物以及那些沉睡已久的文化符号。但愿所有读者读罢《东辽河民俗文化》一书后,能够和我一样,为东辽县发展的昨天、腾飞的今天和美好的明天豪情点赞。

东辽河民俗文化就是东辽县的民俗文化。在此,受东辽县文广旅局同志们之邀,谨以《东辽河的名义》为题撰写拙文。

是为序。

                 2022年8月26日

 

责任编辑:刘永会  编辑:杜   校对:  

报送:市文广旅局,县委宣传部

发送:局直各单位各乡镇文化站,机关各科室

电话:0437-5558805            邮箱:12141738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