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资讯>详情页

东辽文化的“七朵金花”

发布时间:Aug 10, 2006 | 作者:兰伏虎


东辽文化简报

(第一期)

东辽县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

东辽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2006年8月10日

写在前面的话:今天,东辽县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东辽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创办的《东辽文化简报》与大家见面了,它是我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和旅游方面的内部简报,旨在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宣传典型、指导工作,进而促进文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愿这份简报能成为大家的好朋友,欢迎各文化站及各部门踊跃投稿,也真诚希望广大读者及社会各届人士提出宝贵意见

东辽文化的“七朵金花”

兰伏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在全省开展的“文化活动”中,县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对全县的特色文化、能工巧匠和民间艺人进行了挖掘、扶持和总结,进而宏扬民间文化,发挥其示范导作用,并为文化产业走向市场奠定了基础

东辽一绝—二人转

二人转作为东北的地方戏,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而在我县很多农民不但喜欢看二人转,而且会唱二人转。素有“独具关东大地之神

,尽展塞北悲欢之情怀”的二人转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东辽这片黑土地上,历经百年不衰,几经蹉跎而复兴盛。特别是由农民组成的渭津小剧团,在众多民间艺术团体中脱颖而出。20多年来,为群众演出了上万场,培养艺术人才1500多人,为国家市艺术专业院校输送人才32人,在全国享有盛誉。这个剧团所在的镇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民间艺术(二人转)之乡”,这是全国唯一用“二人转”命名的民间艺术之乡。这些农民出身的演员还活跃在东辽的村村镇镇以及东北乃至全国各地的舞台。在县文化部门的组织下,他们送戏到乡、到村、到屯、到户,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农民书屋—金州图书馆

金州图书馆作为吉林省图书馆的第一家基层科技图书分馆,目前

藏书已达到15000多册,有近千人次借阅图书,为农民学习科技知识创造了条件。今年,金州图书馆又利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深入到村屯,为广大农民群众传授种植、养殖等科技知识,为农民走上富裕提供了信息和技术。在金州乡一些农民通过读书学习,有的成为养牛大户、养鸡大户、养兔大户,有的成为种植能手,他们真正尝到了读书的甜头。

民间艺术家—赵文秀

建安中学美术教师赵文秀,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把他喜爱的画,画到了葫芦上。这一画则不可收拾,他不但自己画,教学生画,还把葫芦作画的技法编成乡土教材,在美术课上传授,很多学生学会了葫芦作画。几年来,他和他的学生们在十几万个葫芦上画画。他的葫芦画多次在农博会上参展,订单越来越多,销往河北、山东等地,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他的葫芦画不但宏扬了民族文化,而且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今年预计能卖出10万个葫芦画。目前,学校的6亩校田地已变成了葫芦园,周边有的农民也为他种植葫芦。和他联合的还有建安镇杨树村的董兴龙,他的葫芦画也初具规模。赵文秀的葫芦画已经走向了市场,正在进一步扩大规模。现在,赵文秀已被吉林省文化厅命名为“吉林省民间(葫芦雕)艺术家”称号

剪纸艺人——白崇仁

家住在安恕镇关门村的白崇仁,是远近闻名的剪纸艺人。他的剪

纸作品吸取了国画、版画、图案装饰等艺术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艺术风格。作品表现的内容广泛,有历史人物、民间传说、花鸟鱼虫、社会生活等不同侧面。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浓郁的乡土芬芳,扬芳吐艳于东辽这片黑土地上,件件作品清秀、稚朴可爱,妙趣横生,栩栩荡古风,处处显今韵。真可谓古今合壁、古朴自然、深厚鲜明、精巧严谨。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县获奖。他创作的《八大锤》参加世界民间艺术大赛,在墨西哥展出并获优秀奖,被外国人收藏;剪纸《三国演义》《二十四孝》获国家人事部最佳艺术奖和一等奖;《满族风俗》《农家喜事多》《满族窗花》等作品均在吉林省各种大赛中获一等奖。目前,他创作的《水浒传》《三国人物》《民间窗花》等系列剪纸作品一千多幅,深受艺术界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他被国家人事部评为“特色研究员”,被吉林省文化厅命名为“吉林省民间艺术家”称号

根雕巧匠——陈绍安

陈绍安是泉太镇六马村农民,他对根雕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把主要精力都用到了根雕上。他雕刻的《群鹰会》等作品栩栩如生,活灵

活现。他雕刻的双龙《龙腾盛会,华夏传情》长6米,高1米,正准

备捐赠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林电视台、辽源电视台、《新闻文化

报》《视听导报》对他的“雕刻双龙送奥运”的做法进行了报道。目

,他已雕刻出几十件作品,正在进一步加工并要扩大规模,逐渐使这种艺术形成产业

深山诗翁——王德徽

今年80岁的王德徽老人,居住在云顶镇东沟村,他住所偏远,居室简陋,老夫老妻仍以农耕为生,生活略显贫寒。然而,他对古诗词的执着是惊人的,坚持钻研探索,著书立说。几十年来,他用“愚夫”作为笔名创作了一千多首诗词;利用8年的时间,四易其稿,一部35万字的《诗的起源与发展》终于脱稿,正准备出版。他的一些作品在《珲春报》上发表,吉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介绍过这位老人。如今,他已被吉林省文化厅命名为“吉林省民间艺术家”称号

农民作家—温德志

温德志,笔名石夫,是白泉镇树安村的一名普通农民,他酷爱文学,如痴似醉。他日耕夜读,长年坚持写作,创作了800多万字的作品,最早创作的38万字的长篇小说《乡情》正在《辽源日报·关东周末》连载,他创作的小说、电视连续剧,小品,二人转等作品十几部。其中,二十集电视连续剧《沸腾的黑土地》正在同有关部门联系拍摄问题,他的一些作品受到专业人士的认同。

县文体局送文化下乡到凌镇村

7月19日,县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组织县文化馆、县吉剧团、县图书馆到凌云乡凌镇村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县文化馆、县吉剧团

为凌云乡及凌镇村广大群众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县图书馆为凌云

乡赠送了科技图书。本次送文化下乡活动,受到凌云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兰伏虎供稿)

  

本期责任编辑:姜贤 兰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