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县首届民俗文化艺术节暨全民运动会得到县领导的高度评价
发布时间:Sep 13, 2012 | 作者:解德志
东辽文化简报
(第八期)
东辽县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 2012年9月13日
东辽县首届民俗文化艺术节暨全民运动会得到县领导的高度评价
东辽县首届民俗文化艺术节暨全民运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9月5日县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了县文广新局局长杜发同志关于首届民俗文化艺术节暨全民运动会的汇报,县长蒋凯给予充分肯定,他说:“第一次举办这样的大型活动,确实很好,很不简单,非常成功。领导重视,克服了很多困难。杜发你们立了大功,真是大有作为,工作做得最多,效果也最好,各单位密切配合,取得了成功。”现将县文广新局局长杜发同志在县政府常务会议上的汇报摘要转发如下:
东辽县首届民俗文化艺术节暨全民运动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经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全县人民的一致好评。具体情况是:
一、活动的基本情况
(一)民俗艺术节内容丰富,让全县人民为之一振,拍手叫好
一是文艺晚会精彩纷呈,赞美如潮。在这次文艺晚会中,没请一个明星,都是文化部门等120名演职人员,完成了演出任务。整台晚会突出了歌颂东辽、赞美东辽这个主题,在16个节目中,自创节目6个,歌颂了东辽的发展变化,灯光、音响、舞台、大屏幕都是租用的一流设备,少花钱,办大事,演出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有3万多群众观看了演出,给予高度评价。赞扬声、欢呼声、叫好声一片,老百姓饱尝了一顿文艺大餐。他们发自内心地拍手叫好,满足了广大群众的需要。
二是焰火晚会天地呼应,万众欢腾。作为文艺晚会姊妹篇的焰火晚会,用了50分钟,放了20万元的焰火,晚会设计了6个乐章,焰火晚会有现代的大屏幕和灯光、音响,让县城群众大开眼界,焰火、屏幕、激光、音乐有机结合,天上是礼花,屏幕上是焰火,音乐强劲,激光频闪,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连连叫好,欢声一片。大家觉得看得过瘾,看得解渴,耐人寻味。
三是歌手大赛报名踊跃,新人倍出。本次歌手大赛共有435人参加了各乡镇组织的选拔赛,有61人参加了全县的预赛, 20名歌手进入决赛,评出了十佳歌手和10名优秀歌手。歌赛现场,歌手激情演唱,观众掌声阵阵,观看群众2万多人。为爱好音乐的平民百姓提供了平台,活跃了文化生活。
四是商贸大集种类繁多,特色鲜明。本次商贸大集共有13个乡镇和18家县直单位及企业参加了展销活动。参展品种繁多,有特色农产品、特色牧副产品、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民间艺人在现场进行了表演。艺术节开幕式的当天下午,县委书记江礼权、县长蒋凯等县领导带领全县各部门和各乡镇领导参观了商贸大集活动,详细询问了各展室展品的情况。在整个展销期间,签订了乌米和玉米良种销售合同6份,参观人次两万多人。
五是参观博物馆耳目一新,大开眼界。我们的民俗博物馆是全省80多家博物馆中唯一的少数民族以外的民俗博物馆,自5月份对外开放以来,接待了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内外客人,接待了省委宣传部长庄严、省政协副主席王尔智、演艺明星闫学晶等省、市领导及外地客商、名人。在本次文化艺术节期间,接待参观群众3860人,培训了6名解说员,巡回讲解,使参观的群众大开眼界,赞不绝口,很多群众把它作为旅游景点去看,细细品味,发表感想,驻足拍照。
(二)全民运动会参与面广,让全县人民凝心聚力,振奋精神
一是开幕式场面热烈,气势恢宏。开幕式上,共有75个代表队,2400多人参加检阅。各队服装整齐,步调一致,口号响亮,井然有序。检阅队伍体现出高昂的士气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场内外氢气球标语、过街及看台标语、1000羽信鸽和2012只氢气球的放飞以及鞭炮礼炮的同时燃放,将现场气氛烘托得热烈、喜庆、祥和;由584名中小学生和36名中老年健身爱好者表演的大型团体操主题鲜明,场面宏大,振奋人心;万人体育场座无虚席,但仍然无法满足需求,在场地四周以及连泉山上观看开幕式的观众近万人。可见,县城乃至全县人民需要文化、体育生活,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二是赛场上竞争激烈,秩序井然。本届运动会共有67个代表队参加9个田径项目、3个趣味项目的争夺,参赛运动员共计738人。县四个班子领导和8名企业老总进行的异程接力赛是本届运动会开赛的第一枪,足以见得县委、县政府对本次活动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受到全县人民的一致敬佩和称赞。其它各项比赛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竞争激烈,各代表队既表现出了顽强拼搏的坚定意志,也表现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团结友爱精神。
三是闭幕式简约隆重,鼓舞士气。闭幕式上,组委会对在运动会上取得团体总分前6名的代表队进行了表奖;同时,评选出了11个特殊贡献奖、5个贡献奖、33个优秀组织奖、32个体育道德风尚奖、18名优秀教练员、53名优秀裁判员,并分别给予了表彰和奖励,使他们能够高兴而来,载誉而归。闭幕式核分期间又组织了秧歌表演,丰富了整个活动内容。
(三)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让县城面貌大为改观,景色一新
一是文体活动中心和体育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活动前夕,文体活动中心广场以及体育场四周环路铺设了沥青油面,体育场四周进行了硬覆盖和绿化,体育场和文体活动中心进行了亮化,安装了监控,体育场安装了音响并增设了必备的体育设施。
二是围绕体育场,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周边环境变化巨大。县里重新修建了溪水广场和连泉山公园,四周环路畅通并进行了绿化、亮化,在体育场南侧建设了120㎡的大屏幕,供热烟筒、溪水广场及连泉山公园的亮化,同文体活动中心浑然一体,成为县城建设的一大亮点,四周广告牌又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广大群众交口称赞,县城又变了,东辽更美了。
二、活动中的几点体会
这次活动能够取得圆满成功,这不是偶然的,是县委、县政府英明决策和各单位密切配合的必然结果,体会如下:
1、要干成事,领导不重视不行,只有领导重视,才能抓啥有啥,抓啥成啥。
领导的态度,决定事情的成败。我们建县110年,第一次搞全民性的艺术节和运动会,两个活动一起搞,难度很大。我们成功了,取决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英明决策。为了搞好这次活动,县委开了3次常委会,政府开了3次政府常务会,张丹部长和姜学东副县长主持召开的专门会议20多次,并同文广新局一道起早贪黑做一些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工作。县委书记江礼权、县长蒋凯亲自听汇报,研究办法,解决问题,现场指挥。在运动会开幕式上副县级以上领导全部参加,四个班子的一把手亲自下场跑第一棒,在资金、物质等方面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亲自去协调。领导的表率作用是无穷的,领导这么重视,作为乡镇和部门的领导应该怎样去做,怎么去抓,都十分清楚了。
2、要干成事,部门不配合不行,只有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合力,掷地有声。
这次大规模的活动,涉及工作人员、演职人员、服务人员600多人,仅靠一个部门,将一事无成。活动中各部门通力协作,当作自己的事去做,认真谋划,全力以赴,才取得成功。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县委宣传部,从活动最初筹备开始,始终配合文广新局,从各种活动方案的起草、发布,到各单位的职责分工、人员安排;从活动的策划、组织到实际工作的实施、指导;从各级媒体的接待到方方面面的协调,做了很多细致入微的工作,他们人员少,任务重,克服了重重困难,不分昼夜地工作,保证了活动圆满成功。
3、要干成事,单位不参与不行,只有共同参与,才能引起共鸣,凝心聚力。
这次活动参与范围很广,从部门上看,有县直部门、中省直部门、各乡镇、企事业单位。从人员上看,有县几个班子的领导,有乡镇、部门领导、企业领导、村干部,又有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学校学生,特别是在最基层的普通农民参加了活动。参加检阅2400人,参加比赛738人,参加文艺演出和歌手大赛555人,参观博物馆3860人,工作人员600多人,观众3万多人。只有身临其境,才有发自内心的感悟。有这么多人去参与,去体会,去积极工作,去增光添彩,才能达到了凝聚人心、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目的。
4、要干成事,不想吃苦不行,只有勇于吃苦,才能干事成事,得到收获。
一个人在工作中不想吃苦,见难就躲,见硬就回,很难干成一番事业。要干事就不能怕吃苦,在吃苦中寻求目标,寻求成功,寻求乐趣。苦中有乐,其乐无穷。我看到:在县城建设中,我们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以及其他相关县领导每天早上6点多就上班,晚上10点多还在检查项目,察看施工现场。县领导这么做,我们也这么做。在我们全系统的工作会议上我提出,常规5天工作日,我们要工作9天。一周只有7天,9天工作日从哪来?周六、周日不休是2天,每天早来晚走增加3到4个小时,一周又相当于2至3天,这样每周可以折合正常工作日9天至10天。工作一年可以相当于18个月到20个月。我们县领导以及各部门人员起早贪黑地工作,使施工人员和知情的群众深受教育,连连称赞,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责任感。在这种氛围下,就是我们在省聘请的总导演王佩霞也是一样领着演员起早贪黑地排练,有时贪黑到后半夜2点,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大家称之为“工作狂”。经过县领导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不仅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而且县城真的发生了巨大变化。别人认为不能实现的目标实现了,别人看来不能完成的工作完成了,真的变成了现实。这个成果怎么来的,靠吃苦吃出来的,靠实干干出来的。问我们的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人员苦不苦,看到文体活动中心周边整个环境的大变化,听到老百姓的一致叫好声,再苦再累,心里是甜的。在东辽,县领导能这么干,各个部门和乡镇的领导也都这么干,在东辽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啃不下来的硬骨头,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本期责任编辑:解德志
- 上一篇: 县文广新局全面完成2012年民生实事工程
- 下一篇: 县委领导要求文化工作要充分发挥“六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