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东辽二人转


二人转的艺术之根深植于关东这块丰腴的土地上,已经整整有三百年的历史了。

二人转,早年称“蹦蹦”,是随着东北地区关内移民的逐渐增多及各民族文化不断的渗透、融汇,在东北大秧歌、东北民歌、东北大鼓的基础上,吸收河北梆子、莲花落、驴皮影、太平鼓、霸王鞭、杂技、武术、笑话等多种民间艺术元素而产生的极具东北地域风格的民间曲种,形成了“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丰富的唱腔与幽默、诙谐、自然、朴实的表演形式,唱词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生活,以“说、唱、扮、舞、绝”为主要艺术特征。

二人转是由两个人表演的东北地方戏曲形式,二人转的名称既是来源于此,后来发展成多人表演(称:拉唱戏)和一个人表演(称:单出头)

在吉林省东辽县,二人转最初的演出形式是“撂地摊“,一代代二人转民间艺人利用农闲时节活跃在田间地头、村街集市。这种延续了三百年的简单古老的演出形式,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得到了巨大改变。东辽二人转第十七代传承人刘思谭于一九八二年在东辽县渭津镇成立了”东辽县渭津农民小剧团“,他和他的学生们不满足于表演祖辈口口相传的陈旧曲目,开始自主创作。凭借扎实的唱功和令人耳目一新的优秀曲目,他们走上了专业舞台。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剧团培养出的土生土长的新生代学员50多次捧得吉林省二人转会演奖。其中的骨干学员闫学晶后来成为了享誉全国的著名影视演员,另一年轻演员付连英被授予了”吉林省优秀二人转表演艺术家“的称号。东辽县渭津农民小剧团由此名扬全国。央视及多家省市电视台为其录制了专题节目;2007年东辽二人转被辽源市政府列为了”辽源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辽县分别于2004年、200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唯一一个”中国民间艺术(二人转)之乡;2009年东辽二人转被列入了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着300年悠久历史的东辽二人转艺术形式,集东辽河流域各民族先民大智慧之所成,至今已经传承到第19代。为弘扬、推广属于东辽品牌的民间艺术形式,作为非遗保护单位的东辽县文化馆于2014年依托东辽县山杏艺术团(前身为东辽县渭津农民小剧团)建立了东辽二人转传承基地,使这项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

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东辽二人转,记录了东辽河源头流域各民族先民灿烂的民俗文化的发展脉络,民俗文化的特色鲜明;是研究东辽河源头流域各民族文化艺术在渗透、交融、互补、创新中演变、进化的“活教材”,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与多民族民俗学研究价值。